黄志伟:用泥塑复活一种生活方式
2014-12-29 09:00:48艺术家提供
石湾陶艺的历史很长,5000年前的人类祖先就会用陶泥制作出古朴的锅碗瓢盆,明清之后石湾陶艺越来越精致,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获得收藏者青睐。
有人说,传统就意味着面临濒危的困境,而作为“石湾瓦,甲天下”的石湾陶艺,却没有衰落在传统的枷锁里。黄志伟的“线塑”手法将国画技法融入陶艺制作,成为石湾陶艺创新与超越不可抹杀的浓墨重彩之笔。
灵感靠平时积累
记:在陶艺界,你的“公仔黄”名号已深入人心,你谈谈你的艺术经历吧?
黄:我1966出生在佛山,我父亲黄松坚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,从小痴迷于石湾陶艺,我受他的影响从小也喜欢美术和陶艺,我记得小时候画了一幅节日期间天空飘满汽球的画,老师表扬了我,从此在我心里埋下艺术的种子。1991年我毕业于广美雕塑系,在石湾美术陶瓷厂工作了21年,2004年我创办了“公仔黄”商标,开始在艺术与市场的大海中打拼。
记:你的陶艺作品非常传神,你是如何找到创作灵感的?
黄:灵感是靠平时的积累,我除了苦练雕塑的基本功之外,也阅读大量书籍。创作这件《悠闲老子》作品时,我没有像别人那要让老子手握在卷书站立,或者骑在青牛背上入函谷关,而是让他倚在青牛背上沉醉,丰收在望,一切了然于心,他像一位坦荡自得的老农与大自然融为一体,这件作品被评为“国家珍品”,给我带来巨大荣誉,这也是我平时的积累在创作的一瞬间喷薄而出。
记:陶艺制作最难在哪个环节?
黄:初学者会认为是火候啦手法啦等等技术层面的环节很难掌握,但我已经和陶艺打了三十多年交道,这些技巧对于我已是易如反掌。我认为最难是在设计与构思,石湾陶艺发展至此,创新已是必然,而设计上的创新非常难,要与众不同,别具特色,又不能偏离艺术的美。
我一直坚持提高个人艺术修养,喜欢画画,并将绘画的色彩与技巧融入陶艺。我一直在釉色、窑火、造型等方面摸爬滚打,慢慢谙熟从原始手工到现代工艺的运作。而在设计上,有时我也借助一些古罗马雕塑手法,让我的作品有一种清新的现代气息。
传承并非走进“象牙之塔”
记:石湾陶艺已有5000年历史,这种艺术品可以装饰现代家居吗?
黄:以前“石湾公仔”多数放在神台上被供奉,所以观音罗汉关公等等神像造型的比较多,后来又成为收藏品陈列在艺术馆或博物馆,其实陶艺可以成为现代文化的一部分。古代题材的陶瓷艺术品可以放在东方情调的博古架上,而现代气息浓厚的陶瓷艺术品可以摆放在客厅的台面,这是一种美的装饰,可以提升现代家居的生活情调,可以进入寻常百姓家。
记:在你看来,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?
黄: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极为重要,而石湾陶艺要不断进步,就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注入现代理念。其实,用传统表现现代的途径不仅仅只限于题材,我们还可以从人物造型、表现手法等方面来尝试。比如《悠闲老子》的题材非常古老,但他悠闲自如的神态却契合了紧张繁忙的现代人渴求闲适的心态,这样它就成了一件具有现代气息的艺术品。
石湾陶艺成为收藏市场新宠儿
记:石湾陶艺每个大师开创的新技法,都会引来竞相效仿,对于这种现象,你如何看待?
黄:现在市面上,我的线塑作品也己经出现了仿制品,不过我并不反对别人采用“线塑”技法,清代石湾黄炳首创的石湾动物陶塑胎毛技法,至今还是石湾陶艺的一大特色,我不求“线塑”能够成为一大流派,但我希望它能拓宽“石湾公仔”在当今文化语境中的艺术发展空间,我创造了“线塑”,为弘扬石湾陶艺做出了努力,这些就已经足够。
记:你认为石湾陶艺的发展前景如何?
黄:以前石湾陶艺在港澳市场非常红火,在澳门大三巴附近有一条古玩街,里面有好几家铺头都卖石湾公仔,许多海外华侨一看见石湾公仔就非常亲切,这在他们心中就代表“乡愁”二字。现在,石湾陶艺的市场却开始像内地回流,许多人极欣赏石湾公仔的古朴大气之美,纷纷出手收藏,石湾公仔已经在大型拍卖会上亮相,成为收藏市场的新宠儿。
(责任编辑:韦珊)
业务合作: 010-80451148 bjb@artron.net 责任编辑: 程立雪010-80451148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